发布时间:2023-08-18浏览次数:194
中新网上海11月27日电(记者 陈静)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管理学能提供什么样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服务,这是摆在每一位管理学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记者27日获悉,在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石勇看来,“新管理学=现实+数据+‘大模型’+应用”,把管理学数字化,会得到新的管理学的应用。中华文化与数字化相结合,就是数字中国的发展方向;管理学与数字化相结合,就是新管理学的发展方向。
2023年复旦管理学论坛上海举行。(复旦大学供图)
在以“管理与中国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复旦管理学论坛上,石勇对比国际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并表示,中国数字经济有三大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数字技术研发优势。
吉林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蔡莉认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创新驱动创业这个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作用。通过100多家企业的案例分析,她提炼出“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反哺创新”的理论框架,并指出,创新驱动创业对于政府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的生态竞争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
“迈入数字时代,管理学要解决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问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柳卸林指出,应以企业为核心技术创新主体,鼓励企业设立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鼓励传统企业提高研发投入、设立研发机构、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在产业导向的科研项目中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企业参与决策过程等。这位学者表示,管理学要解决原始创新不足的挑战,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管理理论,以系统的思维实现更多的原始创新;管理学需要发展新的管理工具,发展基于数字化AI的管理思想;管理学要构建新的创新开放管理体系,兼顾发展与安全、自主与开放式创新,参与布局、打造全球化产业链。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阐述了“金融如何激励创新”的相关思考。他认为,创业和创新是对未知路径的探索,创新具有周期性长、不确定性大、风险高的特点,面临着“长短期二元悖论”。利用金融的手段、金融的力量、金融的工具,来帮助我们激励创新,要关注宏观的金融制度,中观的金融市场和微观的企业战略层面。他说,从金融层面激励创新,对于中国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国际竞争的核心就是技术的创新、科技的竞争,通过“强”金融来强大国力、支持创新,可以帮助中国在未来国际竞争、博弈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该论坛由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顾基发获颁“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吉林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蔡莉,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柳卸林,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获颁“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获颁“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于2005年9月发起成立,是中国人自己设立的管理学界第一个奖励基金会。基金会宗旨是奖励中国在管理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工作者,倡导管理学理论符合中国国情,与实践密切结合,推动中国管理学长远发展,促进中国管理学人才成长,提高中国管理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表示,复旦管理学论坛每年循环以管理学的三个子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为主题,以具有真知灼见、做出卓越贡献的学术界和实业界人士为对象,搭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交流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深度融合,在管理学领域发挥重要引导示范作用。(完)
中新网成都11月27日电(尧欣雨 王鹏)11月下旬,在成都市金牛区的一家托育机构,保健员何越通过成都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信息系统,查询着托幼机构内婴幼儿的信息情况,一旦某个幼儿出现健康异常,便可直接上传信息至辖区基层医疗机构。记者了解到,这是成都市近期试点的四川首个托幼机构电子信息系统,旨在进一步探索“医育结合”新模式。
保健员何越正在查看成都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信息系统。尧欣雨 摄
近年来,随着三孩政策深入实施,许多家庭对生育有了新顾虑——孩子不满3岁无法上幼儿园,家长都需要工作,老人带孩子太累,送到托育机构又不放心,怎么办?在此背景下,“托育机构规范化发展、让家长放心托育”成为必然要求。
2023年10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儿童照护指导,鼓励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托育机构建立联系,定期上门对接和指导。在此背景下,成都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并于近期开启试点。
“这个系统涵盖全市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入托体检的医疗机构、托育机构及家长,相当于把托育机构的卫生保健保育日常工作集合在一起。”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成都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保健部副主任任妍介绍,长期以来,由于托育机构幼儿流动性较大,该系统将把日常工作最大程度“信息化”。
“托育机构上传报表时,可以直接从系统中在线提取数据。而因为系统上的信息是没办法修改的,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我们作为医疗保健机构也可以对他们进行监管。”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工作人员胡梦娟说,该系统也将助托育机构将更多时间留给幼儿,关注幼儿健康。
记者在成都市金牛区的萌牛家托育中心看到,该系统包括日常管理、儿童管理、儿童入托体检、儿童年度体检、报表管理等多个模块,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信息系统实时了解辖区内托育机构日常工作情况,并及时开展督导;医疗卫生机构、托育机构及家长可实现婴幼儿健康档案共享;该系统还能和成都妇幼一卡通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传输对接,形成妇幼信息全市管理的完整“链条”,形成全市0-6岁常住儿童的完整健康档案。
信息系统的上线,对家长来说无疑也是好消息——他们可及时关注孩子的体检及健康状况。成都市民郑女士的孩子8个月大,正在萌牛家托育中心进行托育,她展示了家长端的系统页面,“小程序上有入园体检预约、年体检预约、健康报告、复查管理、转诊提醒等板块,不仅可以在线预约儿保,体检报告还会同步在系统中,对我们家长来说方便了不少。”
“这个系统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医育结合’,可达到‘三级共通’的效果。”任妍介绍,通过这个系统,孩子们的体检信息会推送给托育机构,同时托育机构所在的辖区基层医疗机构,也能接收到营养性疾病等特殊儿童的信息,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主动为这些孩子建立专案,协助托育机构对孩子进行管理,从而在医疗保健机构、托育机构及家长之间搭建沟通渠道,保障特殊儿童在托育机构健康成长。
据了解,该系统预计今年年底面向成都全市推广,最后预计可覆盖全成都3000-4000家托幼机构。(完)